来源: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次数:1726 发布时间:2022/7/6 21:52:04
名医验方1:
【方名】龙蛭汤
【组方】生黄芪30-60g,当归6g,赤芍 15g,地龙9g,川芎15g,红花3g,桃仁12g,川牛膝12g,水蛭3g。
【功效】益气活血通络
【主治】中风病或其它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、乏力、麻木、肿胀属于气虚血瘀证者。
【方解】
君药---生黄芪:重用,大补脾胃元气,使气旺血行,瘀去络通。
臣药---当归:长于活血,兼能养血,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。
佐药---赤芍,川芎,川牛膝,桃仁,红花:助当归活血祛瘀;地龙、水蛭:通经活络。
配伍特点---益气药与活血药相配,益气活血,活血而又不伤正,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功。
本方所治证候,半身不遂,系由气虚血瘀所致。肝主藏血,喜畅达而行疏泄,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,气为血之帅,本证中风半身不遂,一属中气不足则邪气中之,二属肝血瘀滞经络不畅,气虚血瘀发为半身不遂。治宜益气活血为法。气虚属脾,故方用大剂量黄芪补中益气为主;血瘀属肝,除风先活血,故配伍当归、川芎、桃仁、赤芍、红花、川牛膝入肝,行瘀活血,疏肝祛风;加入地龙、水蛭活血而通经络,共成益气活血通络之剂。
【加减】
本方黄芪对于典型病例可从30g起逐渐加量至60g。初服药无不适反应,连服多剂后失眠或烦躁者宜减黄芪用量。
中风病或它病肢体瘫痪者:脉弱、肢体欠温者加桂枝10-20g;急性期加防己6-9g,防风6-9g;形体偏胖者加山楂10-20g,白芥子10-15g,荷叶10-15g,绞股蓝10-20g;服药后咽干者加知母10-15g,玄参10-15g。
验方医案:
患者张某,女,63岁,广西宁明人,2021年5月,突发神志不清、半身不遂10天入住我院神经重症监护室。曾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住院10天。既往有糖尿病史5年余,血糖控制情况不明。我院头部CT示左侧大面积脑梗死并出血转化,经脱水等治疗患者仍神志不清,并咳嗽痰多,发热,因痰多行气管切开,在神经重症监护室用脱水、营养神经、监控血压、血糖等治疗30余天,病情基本稳定后转至中医科病房。转入时患者昏睡,少量咳痰,色白质稀,无发热,生命征平稳,留置胃管、气切管、尿管,形体偏胖,面色不华,右侧肢体刺痛不移,左侧肢体可移动,肢体温,唇舌色淡,苔薄白,脉缓沉弱。
诊断中风病气虚血瘀证,予龙蛭汤加味:生黄芪30g,当归6g,赤芍15g,地龙9g,川芎15g,红花3g,桃仁12g,川牛膝12g,水蛭3g,桂枝15g,山楂15g,白芥子12g,荷叶10g,绞股蓝10g,红参10g。免煎剂7剂,一日1剂,开水冲泡,分2次鼻饲。服药后患者嗜睡,脉搏较前有力,但仍沉缓弱,前方黄芪加至60g,桂枝加至20g,继服7剂。服药后患者嗜睡减少,但白天睡眠多,晚上醒转时间已达数小时,无发热、咳痰,翻身尚有困难,左侧肢体活动自如,右侧肢体肌力1级,脉搏有力。前方桂枝改为10g,继服7剂后,患者嗜睡情况显著好转,但白天夜晚睡眠时间颠倒,气管切开已封口,言语对答切题,语音有力,右侧肢体肌力1级,可自行翻身,面色如常,舌质淡红,脉平和。患者病情平稳,需坚持服药,前方去白芥子、荷叶、绞股蓝,将桂枝、红参改为5g,继服20余剂,患者右侧下肢肌力3级,右上肢肌力2级,在家人扶助下能跛行。